11月26日,賓氏須無公祠落成祭祀暨《賓氏通譜》頒譜大典在有“湘桂走廊明珠”之稱的桂林全州縣大碧頭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數(shù)千賓氏族人,在這里歡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場恢弘盛典。
現(xiàn)場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彩旗飄揚、熱鬧非凡!這場氣勢雄壯的須無公祠落成盛典彰顯著賓氏家族對宗親文化的延續(xù)。賓氏族人們身著傳統(tǒng)服飾參加須無公祠堂落成大典,以虔誠、孝悌之心緬懷祖德,傳承先輩們德行榮光,接續(xù)祖宗福蔭流布。
宗祠記錄著整個家族的輝煌與傳統(tǒng),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與儒學思想的象征與標志,有著難以復制的影響力和歷史性。
時至今日,家族意識、宗族思想依舊深深根植在中國人的血肉之中,并以家訓、族譜等規(guī)范制度、形式延續(xù)下來,深刻地影響著后代子孫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等諸多層面。正是有力的印證著“有其族宗,必有其族后”的古訓。
家譜孝道乃萬善之本
孔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宗親思想奉行孝道文化,教化族人尊敬父母長輩;古圣先賢孝為宗,父母恩重如山,應飲水思源,禮敬尊親,孝先行。可以說,宗親思想在后人價值觀、人生觀中有著不可替代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賓氏家族,自須無公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賓氏子孫遍布世界各地,歷代英才層出不窮。賓氏族人懷揣著對先祖的敬畏、崇德之心,尋根問祖,重建宗祠,編修通譜,以承先祖之德訓,聯(lián)絡海外宗親,團結族人。
須無公祠堂的修建共歷時一年零五個月,占地五畝,共計投入2000多萬元,祠堂結構為三開間兩進式桂北風格的傳統(tǒng)古建筑。上廳為正廳,右?guī)繛閭鹘y(tǒng)教育的學堂,左廂房陳列著賓家人的文物、著作,以及書法、繪畫等文化作品,意將須無公祠建成賓家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基地。
須無公祠堂里的牌匾、陳設、對聯(lián)、碑記等一一傳遞著賓氏文化的魅力,記載著賓氏家族的興盛發(fā)展脈絡。
慎終追遠,明德歸厚矣。賓氏子孫散落在海外各地,唯一不能改變的是他們對故土深深的眷戀,對先輩深切的緬懷,以一顆崇敬之心,延續(xù)著先人們的高尚品質,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和敬慕,而修繕祠堂、族譜,沉淀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
賓氏家族骨子里的宗祠文化、家族文化、宗族文化正在代代相傳,家族中優(yōu)秀的家訓、家教、家風沿習,孝敬父母的孝親文化、推己及人的泛愛文化流淌在賓家人的血液里,落實在日常的行動里。
一本族譜,一座祠堂,交織著、濃縮著一個家族興盛、發(fā)展的歷史。一個姓氏,是牽動著無數(shù)族人的精神依托,是連接著散落在天南地北的游子們的凝聚力。宗族祠堂正是無數(shù)海外游子守望的“魂”,族譜是連接宗親的“根”。如今,流浪在世界各地的賓氏子孫因須無公祠的建成,重新找尋到安放思念的“精神家園”。
“樹高千尺,落葉歸根”對于中國人而言,故土的眷戀是滲透骨血的情懷。賓氏家族將血脈文化延續(xù)至今,不再是簡單的回歸“家鄉(xiāng)”,而是以家族興盛為榮,以族人為傲。修繕祠堂、組織整理《賓氏通譜》、建設家園,是世界(中華)賓氏宗親會總會會長賓恩信持之以恒的信念。
多年來,賓恩信會長組織族人遠赴韓國、山東、濟南、四川等多地聯(lián)系宗親,歷經10年,賓氏通譜煌煌二百冊,二千五百萬字,耗資千萬余元,終得以面見世人。
須無公祠的落成與《賓氏通譜》的頒發(fā),是賓氏家族的千年盛事,體現(xiàn)了賓氏子孫們承先啟后的精神風貌以及孝悌友愛、眾志成城的團結之心,是賓氏全族上下為之努力付出的結果,是舉族為傲的榮光。
須無公祠堂經多次勘測,選址在上風上水的大碧頭古村落。大碧頭村自元末賓萬七舉家搬遷至此,墾荒為田、圍水為塘、筑屋為居,創(chuàng)造了一個歷史文化氣息濃郁,自然風光秀麗的田園小村,留下一幅古民居藝術與現(xiàn)代文明發(fā)展相輝映的錦繡圖。如今,大碧頭古村落沉淀著厚重的歷史韻味,凝聚著賓氏數(shù)百年的人文記憶,吸引著眾多游客。
大碧頭古村落是一處令人魂牽夢繞的世外桃源,風景如畫的自然盛景交織著歷史悠久的賓氏文化,是桂林市屈指可數(shù)的山水人文勝地。行走在風韻猶存的大碧頭古村,青磚綠瓦、古井、古樹,都在此訴說賓氏燦爛而豐富的人文記憶。
大碧頭國際旅游度假區(qū)依托濃郁的賓氏文化而生,在山水自然中演繹出現(xiàn)代與文化交融的旅游新地標。因風景秀麗、業(yè)態(tài)豐富多彩,自開業(yè)以來,往來游客絡繹不絕,并于11月初獲批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
大碧頭國際旅游度假區(qū)充分挖掘和利用大碧頭自然特色景觀和賓氏深厚的歷史文化,打造全州首個特色鄉(xiāng)村旅游項目,塑造成創(chuàng)新型、生態(tài)型、國際型的旅游勝地,形成旅游產業(yè)聚合力,全面推動文化旅游發(fā)展。